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> 健康知识 >> 老年健康

传统医学对围绝经期高血压的认识

  • 时间:2015年12月18日
  • 浏览次数:4199

  

  中医古籍中并没有“围绝经期高血压”的专文记载,根据其主要症状可从“眩晕”、“头痛”、“脏燥”、“百合病”、“老年血崩”、“老年经断复来”、“绝经前后诸证”找到相关资料。古人谓“女子以血为本,以肝为先天。”《金匾•妇人杂病篇》曰:“妇人脏躁,喜悲伤欲哭,象如神灵所作。”《素问•上古天真论》谓:“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。”《素问•至真要大论》曰: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。” 《千金方•风眩》谓:“夫风眩之病,起于心气不定,胸上蓄实,故有高风面热之所为也。痰热相感而动风,风心相乱而闷瞀,故谓之风眩。”《素问•五脏生成》曰“头痛巅疾,……甚则入肾。”《灵枢•海论》曰“脑为髓海”,“髓海不足,则脑转耳鸣。”
  大部分学者认为围绝经期高血压病以肝肾阴虚为主要病因,特别是肾虚为主,“肾藏精,肝藏血,精血同源”,肾阴不足,水不涵木,致肝肾阴虚,甚者肝阳上亢,故以阴虚为本,阳亢为标。与之相似的,李德祥等认为更年期的女性肾气衰,天癸竭,阴阳失衡,精血不足,肾阳虚损无以制阳,致使肝阳上亢,上扰头目而间头痛头晕、潮热面红,热饶心神而烦躁易怒,心肾不交导致心烦失眠、健忘。林玲等认为,更年期高血压辨证关键在于辨虚实。实者多责之于肝,虚者多责之于脾肾,偏于实者,多属素体阳盛,肝气偏激,使脏腑功能失调,气血逆乱,以致肝失疏泄,阳热亢盛,形成以肝火内炽,肝阳上亢为主的证型。偏于虚者,多因年高体衰,脾气不足,肾精亏虚,虚阳失潜,或阴虚及阳,以致阴阳失衡,水火不济,形成以阴虚阳亢,阴阳两虚为主的证型。杨晓钊认为女性更年期高血压中医病机主要是天癸衰少,冲任亏虚, 正如《内经•上古天真论篇》记载:“女子七七,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”。真阴亏损,阳失潜藏,肝阳上亢故血压升高、头昏、目眩、耳鸣、烦躁易怒、腰痛腿酸。阴亏火旺、心肝失养,则心悸而烦、多怒多啧、情志异常、失眠健忘、潮热汗出。脾肾两虚、水湿阻滞,则夜寐不安、记忆力减退、纳差。阴损及阳,元阳不足,则畏寒肢冷。总之,高血压病(更年期)病因病机比较复杂,大部分学者认同病位在肾、肝,与心、脾关系密切的观念。临床多以脏腑辨证或者八钢辨证为主,辨证的形式不一样,但其都涉及了疾病的病因病位等病理要素,对临床施治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 (七病区 郑玉姣)